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中德企业跨境投资启示:投到隐形冠军是关键

    信息发布者:李孟奇
    2017-08-04 09:11:43   转载

     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中国投资者在海外的投资并购仍热情高涨。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544.4亿美元的总额。

      德国是中资出海围猎的主要战场之一。数据供应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正以约每周收购一家企业的速度,来寻求收购德国企业。仅在今年上半年,中国投资者就收购了24家德国企业。另一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不包括并购项目在内,2015年中国在德国直接投资了260个项目,已经连续两年是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向来开放的德国,从今年10月开始却叫停了两项中资对德国企业的收购案。一项是中国三安光电对德国照明巨头欧司朗(Osram)子公司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另一项则是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对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收购。

      德国是否对中资的收购产生了恐惧,担心国内技术企业的空心化?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过程中,是如何选择优质标的,有哪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德企业间的合作,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在11月23日至24日的汉堡峰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多家在德国投资并购的中国企业,以及德国的政府官员,试图还原中资在德国的真实投资环境。

      投到隐形冠军是关键

      在一场晚宴上,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CEO彭泽(Benno Bunse)对记者介绍到,据德国央行2016年统计,截至2014年,德国累计在中国的投资量已经达到597.17亿欧元,而中国在德国的总投资量为15亿欧元。虽然中国在德国的总投资额,远低于德国在中国的总投资额。但中国在德的投资增长迅猛,投资项目数量每年以37%的速度在递增。

      以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市为例,中国企业30多年前就开始来汉堡投资,目前已有500多家中资企业在汉堡成立了分支机构。但其中也存在着变化,汉堡市经济促进局国际部主任马兴汉(Stefan Matz)介绍到,刚开始时,中海、中远等海运物流相关企业,宝钢、首钢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银行会比较多。如今在汉堡的中国企业构成更加多元化,更多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里做投资并购或者进出口贸易。

      “过去十到十五年间,中资购买的大多是经济状况不太好,急需新资金进入的企业。这种企业被中国买下之后,也很难获得生机,实现盈利。但现在的趋势是,中资在挑选德国企业的时候越来越专业化,并且会基于自身在欧洲的布局进行战略性投资。”马兴汉分析道。

      他还表示,其实真正构成德国经济核心的是中小企业,也就是业内所说的隐形冠军。这类企业的品牌大家通常不太知道,可一旦被收购未来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投资者如何找到目标企业。比如在德国巴登州有很多机械工业方面的企业,在汉堡市有很多特殊细分领域的企业,值得被收购。

      “任何国家的企业到德国来投资,我们都会不设屏蔽和障碍。你只要带着钱过来就行了,随便买。汉堡也有很多企业被中国投资者买下,其中超过99%我们都不会干预。”汉堡市长Olaf Scholz说道,但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军事方面的投资,联邦政府是有权干涉的。

      而在近期就出现了这样的案例,德国政府在今年10月底,撤回了对中资企业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批准。

      “爱思强的收购案本来已经审核通过,但又有一些新的信息浮出水面,证明在国家安全方面需要再度审核,所以联邦政府收回了许可。但这不表明这项收购会被拒绝,我们还在审核当中。”默克尔政府负责德国经济与能源政策的发言人Dr. Joachim Pfeiffer对此解释道。

      但这一做法仍引起了外界的猜测,德国是否对中资收购产生了恐惧,担心技术企业的空心化?Dr. Joachim Pfeiff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过去许多年中方在德国有很多成功的收购案例,现在只有两个案子因涉及国家安全还在讨论中,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存在的。

      “反过来说,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更难。比如必须要成立合资公司,把知识产权给中方的合作伙伴等。我们希望德国企业在中国,有同样开放平等的地位。”他说道。

      Dr. Joachim Pfeiffer认为,在环保领域的空气、水、废水处理、废物处理、垃圾处理方面,中德双方都可以开展合作。德国有很多的技术和经验,中国也有很大的需求。如果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可以促进德国的就业,也可以把产品带到中国去生产,来开发中国市场,双方的共同利益是非常明显的。

      “中资在德国的投资与并购,的确引起了德国很多人的议论,人们会疑惑中国人是不是要买空德国。但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在德国大举投资并购的时候,也有议论的声音产生:日本人会不会买空德国?很显然,这种情况后来并没有发生。”对于中资收购是否引起了恐慌,彭泽则用一个比方回应记者。

      从跟着感觉走到跟着客户走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出海投资并购,率先迈向海外市场的国有企业,则有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参考。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副董事长张建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公司在出海的过程中也曾走过弯路。比如原来出海是跟着感觉走,想去最发达的欧美市场参与竞争,并且也有相应的资金实力。但由于不了解当地的水有多深,出海效果并不太好。

      “现在公司做了一些战略调整,出海业务更倾向于跟着客户,如华为等中国的制造商走,为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还会和其它中国企业抱团合作,所以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说。

      张建卫还表示,中资对外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是否有适应拓展需求的人才对接被收购的公司,让其与自身业务实现结合。另外,当地的人文环境、法律制度也都需要适应。他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中外运长航海外最大的市场在东南亚和非洲,中东市场也在进一步发展中。

      对于逐渐增多的中小企业出海,张建卫表示,中小企业出海的难度也很大,不过他们有自己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对于出海做投资并购蠢蠢欲动,但又不太清楚海外的情况。他建议中小企业跟基金一起做并购,这样可以有更长的过渡期。

      国家电网公司驻欧洲办事处主任雷宪章表示,国家电网从2011年开始发展全球国际业务,目前在欧洲,国家电网已经收购了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和意大利能源网相关公司的股份,并且在近期中标希腊的电网资产。

      雷宪章介绍到,他们通常会先通过投行找项目,再落地找对方公司谈判。其中也有一些项目的收购,会因当地对国有资产的管控而终止。

      “欧洲法律健全、商业运作规范,电力资产都很优质,投资风险很小,一般投资回报率在8%-10%。而并购所需的资金不全是自己的真金白银,我们的融资发债成本很低,大概在2%。”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道。

      在德国公司和中国公司的比较中,雷宪章还介绍到,由于竞争的因素,中国人的综合素质都很高,各方面能力很强。德国没有那么强的竞争,所以德国人通常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擅长。“但在社会中任何事情都是由团队完成的,中国人由于综合能力普遍很强,容易产生知识重叠的地方,形成内耗。德国团队则容易形成单项能力优异个体的集合,而且德国人在团队讨论中更加公开化,这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他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